很多人對於我會玩許多樂器感到好奇或是懷疑, 我也曾經回想過自己學樂器的過程, 好像很多樂器, 我莫名其妙就會了; 到了大學, 帶著同學或學弟妹練琴時, 我深刻的體認到, 有些人真的有所謂的"音樂天份". 同樣在學笛子, 我有個姓黃的同學, 前幾天才看他開始練長音, 沒多久就發現他已經可以吹完一首完整的曲子; 再過一個月, 他就可以進樂團了! 甚至到了大二, 一些吹管組的學長們都已經不得不讓位, 給他在團練中吹獨奏的部分了! 然而也有許多學弟妹, 吹了半天, 永遠只能在簡單的曲子中打轉, 他們後來有的被"輔導轉業" 到打擊組, 有的去彈大阮, 而一大半的人會自動"消失", 從此沒在社團出現.
我想, 我是屬於有音樂天份的那一種人, 這一點我從不謙虛, 也不驕傲, 因為這就是我!
我的第一個樂器, 是幼稚園時 媽媽買的一種 200 元的小鋼琴 (我稱它為小鋼琴, 事實上不是鋼琴), 這是一種放一顆方型電池, 有 13 鍵的小琴. 姊姊跟我說了 do re mi 的音階概念後, 從此家裡就常常會出現我彈的卡通主題曲. 奇怪的是, 當時好像都沒有人發現我怎麼知道那些歌曲的譜. 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 反正只要聽完了我喜歡的歌, 我就可以彈出來.
(這是網路上抓的圖, 不過實際上也差不多長這個樣, 約 30 公分長, 20 公分高, 聲音聽起來像是帶著鼻音的風琴!)
不過 我的第一個正式樂器, 是在小學二年級時玩的---- 吉他!
當時是鄰居一位姓王的大哥哥教我姊姊彈吉他, 我跟在旁邊聽, 只要他們不在, 我就偷偷把吉他拿出來玩. 我還記得我第一首彈的是"海鷗", 第二首是"today", 當王大哥和姊姊還未從訝異中平息時, 我已經練好了"愛的羅曼史". 吉他讓我開始有和弦的概念, 簡單的節奏 如 March, Rock 和 Rumba, 也讓我接觸到"譜". 當年書店有賣一種小歌本, 叫做"弦", 每隔一陣子就會出新版, 裡面會有最新的流行歌曲, 包括歌詞, 簡譜和和絃, 我從小到大, 唯一有在注意流行歌曲的, 就是這段期間.
第三個樂器是口琴. 那是小學四年級時, 有個同學(何宏村, 已經幾百年沒跟他連絡過了) 帶一把口琴到學校玩, 我跟他學的. 不過我第一天就可以吹出"甜蜜的家", 還可以帶三度音, 於是驟然失去興趣! 事實上, 到現在為止, 我還是覺得口琴像玩具一樣! (哈, 後來在大二時, 有一次當著一位口琴社學長面前說出這一句話, 把他氣的半死!)
小學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暑假, 是我樂器史的第一個重要關鍵 ----> 因為我考進了國樂班, 開始正式接觸國樂. 說"正式", 是因為更小的時候就看過我三姐帶了南胡回家練, 不過當時她連碰都不讓我碰, 所以在小小的心中對南胡充滿了幻想. 也因此, 當老師試過了幾個同學吹笛子之後, 問我要不要吹梆笛時, 我想都沒想, 就說 "我要拉南胡"! 接下來的 2 年就沉浸在國樂的世界. 老師指導的很嚴, 拉推弓錯誤或是左手角度不對, 老師的中指第二指節立刻迎上我們的天靈蓋. 每每看到同學痛呼一聲, 想哭不敢哭的模樣, 害我總是忍不住偷笑, 有一次笑的太明顯, 被老師看到, 結果也挨了一記指節神功, 從此不敢偷笑了, 因為真的差點痛到哭出來!
我的南胡進步神速, 於是調皮愛搗蛋的心態也隨之湧現. 記得有一次練"大步步高"時, 因為覺得南胡在最後一段都是顫弓伴奏很無聊, 於是和郭修平兩人很愉快的拉起了笛子的旋律(音符多, 又是在第三把位和第二把位之間跳躍, 拉起來很有成就感), 下場就是被訓斥一頓, 然後我們兩個被調到最後一排, 失去首席的寶座!
老師很嚴格的地方還有一點, 就是不准我們在休息時間玩別人的樂器, 每個人只能練自己的樂器. 不過這一點"小"規定當然不適用在每天都會被處罰的頑童身上, 於是, 我在休息時間跟同學練了 17 簧笙, 嗩吶和笛子 (因為這些樂器比較輕, 同學可以把它們帶出大禮堂, 我就順便偷學偷練). 之後, 為了練"風雲際會", 老師把我調去拉高胡. 所以這兩年中, 我練了好幾種樂器. 不過有一點很可惜, 在六年級時, 許多同學買了南胡或琵琶, 而當時迫於家庭經濟, 我只能買最便宜的梆笛 (當時樂器非常貴, 南胡一把要 8000--12000, 梆笛一支只要 350, 和媽媽討論之後, 決定買笛子, 反正我也會吹); 後來才知道, 當年姊姊也曾經為了"不能買南胡", 和我父母鬧的有點不愉快.
我樂器史的第二個重要關鍵, 在小學畢業後的那個暑假. 當時因為大姐在外面學電子琴, 練到一定程度後, 吵著要買樂器. 基於某些理由, 媽媽終於買了一台電子琴, 三層式, 還有低音腳踏板的那種, 隨著樂器除了送好幾本樂譜之外, 還可以有三個月的免費教學. 由於大姐不想換掉她原來的老師, 於是就由我來接收這個"三個月免費學琴"的重責大任. 沒想到, 這一彈竟彈出了興趣, 我的老師(蔡老師, 女的) 發現我是可造之才, 在師生互動愉快的情境下, 我在國一升國二的那個暑假就去考八級的檢定考, 也在 A 和 B+ 的高分下過關! 蔡老師直說 我是她看過進度最快的學生, 她的經驗是, 一般人學電子琴, 平均是一年到一年半後可以考九級, 而我才一年就直接考八級. 她說以我的程度和進度, 再半年多就可以考七級, 說不定在高中時就可以考到五級, 而得到 Yamaha 的聘書! 到時候她就無法親自教我, 得要介紹她的老師給我上課了!
(這也是網路上抓的圖, 不過跟我家以前那一台相似度 80%)
聽起來一副前程似錦, 可惜這個美夢無法成真.......
我在進入國二時, 就被物理和化學搞的七葷八素. 不知道是那個蘇老師教的太差, 還是我真的沒什麼理化細胞 (也或許是他長的太像蜥蜴, 吸引不了我的注意力; 因為我國三的理化老師, 是個瘦瘦美美嗓門很大的莊老師, 總是讓我會願意認真聽課), 總之, 在第一次期中考, 我的物理只有考 70 幾分! 這對考試一向都是前幾名的我, 實在是從來沒有過的恐怖經驗. 於是我每天一放學, 就努力 K 物理和化學, 從前每天一定會練一小時以上的電子琴, 越來越少碰. 蔡老師發現我退步了, 有幾首曲子要到第 2 個禮拜她才滿意, 有一次竟然有一首曲子彈了三個禮拜才過關! 我和老師討論我的課業問題, 決定以後每個禮拜只要上半小時的課, 這樣可以少練一些. 不過, 我的理化進步程度依舊低於我的預期, 在國二上學期結束的同時, 我忍痛跟蔡老師道別, 結束了一年半的課程.
這段期間對我的影響, 主要在於樂理的了解, 轉調的觀念, 對西洋管絃樂器的音色有初步的認識 (當然, 電子琴裡的模仿音色和實際樂器的音色還是差很多, 這一點, 在日後一度迷上雙簧管時, 讓我懊惱了好一陣子), 另外, 藉由演奏 多知道了許多世界名曲, 從此沒有再聽流行歌曲.
而我的作曲潛能也在這一段期間發揮出來. 當時港劇正如火如荼地風行台灣, 我就把每一首我喜歡的主題曲改編成電子琴版本, 其中我個人比較滿意的有倚天屠龍記(羅文唱的版本)和神鵰俠侶(劉德華演的), 而我媽最愛在客人來我家時, 叫我演奏楚留香. 有一次我在彈天蠶變時, 竟聽到隔壁一個小朋友用直笛跟著我的琴聲吹著主旋律! 我就改彈射鵰英雄傳系列的歌 (羅文和甄妮唱的), 他終於無法跟了, 哈, 想想自己還真小器!
不過, 當時太懶了, 沒有把改編的譜寫下來(因為豆芽菜畫起來很累, 而且一行譜要畫三層--- 右手譜, 左手譜和腳 bass!), 幾十首港劇歌曲都留在腦海中, 憑著自傲的記憶背譜的, 所以大姊一直怪我沒寫下來, 因為只有我能彈, 她卻不能彈(小器 part II)!
在國中畢業前, 我都只有偶爾彈彈電子琴, 吹吹梆笛, 家裡樂器也就這麼兩項, 喔, 還有一把老舊的吉他! 直到進了高中, 發現有"社團"這種玩意兒, 於是, 終於一頭栽進國樂社裡,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可以團練, 又有了免費樂器可以練習.......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