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拉這座城市, 最早是被土耳其人佔領; 印度的蒙兀兒王朝取回國土之後, 預計在這兒建立首都. 據說當時印度國王在前往未來首都的路上問說 "那座城市還要多久才會到?", 屬下回答他 :< Agra, Agra!> 所以這座城市就被命名為 “阿格拉”! 但在其時的語言中, "阿格拉" 是 "快要到了" 的意思! (註一)
這一帶盛產大理石, 但當時國王喜歡紅色, 所以蓋這一座城堡時, 便以紅砂岩為主建材; 也因此, 阿格拉城堡又有 "紅堡" 的別稱.
城外的護城河已失去作用, 如今荒廢掉, 成了小型水生植物和綠藻的棲息地了.
自從去年印度這兒也被恐怖組織攻擊過後, 現在無論是進入飯店或是觀光景點, 都有安檢; 有些地方還算嚴格, 有些地方則虛應一應故事, 拿個掃描器在你身上掃一下, 即使嗶嗶叫, 他們卻連看都不看一眼, 就放你過去!
今天剛好是星期六, 路上看到許多印度人民來參觀, 以及好幾團小學生做校外教學; 每每被海洋精靈和捲毛妹抓來拍照, 我們有時候也樂地順便插花跟他們合照.
由於遊客很多, 老師就要小朋友一個搭一個地往前走, 樣子很可愛!
這座城堡在建築風格中, 巧妙地結合了回教和印度教的特色, 甚至還有中國式風格, 算是一種民族大融合吧. 只是在當年為什麼會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有點兒匪夷所思. Sa-du 說跟絲路有關, 我是有點存疑. 不過, 自己也不知道是否真有這樣一段歷史, 就姑且信他吧!
印度的夏天很熱, 動輒 40 度左右, 10 月到 12 月算是旅遊的旺季, 因為氣溫適中宜人, 唯一的缺點就是天氣沒那麼晴朗. 這種情形在古代也是一樣, 所以這一座城堡有一套 “降溫系統”, 就是利用一個小水池, 以及水流導入流出的散熱原理, 將堡內的氣溫壓低. 效果如何, 實在令我懷疑, 不過, 如今卻被我們戲稱為華清池, 嘻謔一番, 變成笑點, 哈!
這兒的大理石宮殿, 是蒙兀兒王朝第五代國王晚年的囚居地. 想像著他晚年獨居此宮, 透過八角形的小窗, 遠眺著在河上浮動的泰姬瑪哈陵 (Sa-du 說, 天氣不好時, 常常會看不到泰姬瑪哈陵, 所以沙加罕有點被晃點了), 遙想著他的泰姬瑪哈, 孤老而死! 還滿悽涼的..............
接著工商時間, 來到一家開價頗貴的 pashmina 羊毛織物店. 在導遊的幫忙下, 殺到四折, 卻無法令大家滿意, 最後只有 3 個人各買一條圍巾 (其中一條是瓊鎂要我幫她買的). 然後, 就是我這一趟旅遊的目的地==> 泰姬瑪哈陵!
泰姬瑪哈 (註二) 是蒙兀兒王朝第五代國王沙迦罕的愛妾, 據說她臨死前, 要求國王要愛他自己, 要想念她並為她蓋一座城堡. 所以沙迦罕國王便花了 22 年的時間, 蓋了這一座在今日位居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泰姬瑪哈陵.
不過, 據地陪 Sa-du 說, 其實泰姬瑪哈過世的時候, 是在印度南部的娘家, 根本沒時間交代遺言; 其次, 沙迦罕國王蓋了這一座宮殿之後, 並沒有用來埋葬泰姬瑪哈, 反而最後葬了沙迦罕他自己和其他嬪妃. 因此這座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宮殿, 裡面並沒有以之命名的那位美麗女子..................!
由於是星期六, 當地人山人海, 擁擠不堪, 連照個相都要搶千分之一秒的空檔, 卡位照相. 即使如此, 大夥兒還是努力地玩起泰姬瑪哈陵 Kuso 版!
接著大家排了極長的隊伍, 要進宮殿參觀. 小黑, 捲毛妹和我三人排的比較後面, 眼看著許多人都在插隊, 本想利用同一團的方便, 插進文華和 Nanako 那兒 (相距大約 80 公尺), 不料要過去時, 他們已經在入口地方, 於是我們被警衛攔住, 回到原點! 此時幸得有一位印度人, 讓我們插在他前面 (印度人中, 終於也有善良的, 雖然他可能也是插隊進來的
), 於是我們省了至少 15 分鐘 (至此也已經排了大約 40 分鐘).
照片中看到的, 只是樓下的隊伍; 到了樓上的平台, 還要繞陵寢整整一圈, 才得進入大門!
好不容易進入宮內, 裡面竟然空空如也, 只有沙迦罕國王的棺木一具! 我們都覺得又好氣又好笑, 雖然地陪 Sa-du 已跟我們提醒說裡面沒什麼好看的, 不過既然來到這兒, 不進去親眼看一看, 終究是浪費, 再怎麼樣, 也要親自上一次當才甘願, 呵呵!
這一座陵寢全以大理石為建材, 其能越上世界七大奇景的理由, 除了在建築學上的對稱工整, 比例完美之外; 最重要的, 它是蓋在亞穆拉河之上 (恆河的支流)! 在 17 世紀時 (1630 年), 用一種特殊的木頭舖在河上, 據說這種木頭吸水之後會變的更堅硬, 以此做地基, 再在上面建蓋大理石宮殿. 這樣的工程, 耗費 22 年才完成. 這一座陵墓, 高約 250 呎, 南北長 580 公尺, 東西寬 305 公尺! 如此的偉大建築, 加上被渲染的愛情故事, 讓它成了現代印度的搖錢樹. 阿格拉本來只是個小鄉鎮, 經泰姬瑪哈陵的加持, 讓這個小鎮搖身一變而成觀光勝地!
宮殿四周的四根大理石塔, 成 12 度向外傾斜; 據說是當年為了防止地震時, 高塔倒下會壓毀宮殿, 所以讓它們成斜角外翻. 不過, 跟比薩斜塔比較起來, 大概微不足道, 所以少有人提及.
我們在這兒逗留了 2 小時, 直到天黒才回飯店; 晚上大夥兒到飯店裡的健身房運動, 本來要游泳的, 可是遊姊說水溫大約只有 21 度, 相當冷, 只索作罷. 整理了一下行李, 第三天一早, 便要前往另一大城, 佳浦爾 (Jaipur).
(註一) 據說當年英國人到了澳洲, 看到袋鼠時覺得很新奇, 就問當地土人 :<那是什麼啊?> 土人看了一下, 說道 :<啊, Kangaroo !> 從此袋鼠的英文便是 Kangaroo. 但後來才發現, Kangaroo 的意思是 "我不知道"!!
(註二) 上網查了一下資料, 泰姬原名很長一串, 但入宮後的封號是 "慕塔芝瑪哈", 所以死後在墓室中央的紀念碑上刻有 "封號宮中翹楚泰姬瑪哈之墓", 從此就直接稱她為泰姬瑪哈.